陈氏大宗祠 www.csdzc.org 了解陈氏文化,陈氏族谱,陈氏家族,颍川陈氏,陈氏宗谱!

田齐——陈姓大分支

陈氏源流 admin 8668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田齐——陈姓大分支

春秋中期,陈国发生了一场争夺王位的斗争。宫廷之乱的结果,使得陈厉公的儿子陈完为避难逃到姜姓齐国,在那里当了个称之为工正的小官,改姓为田,一直做到相国,后来干脆取而代之。田姓齐国,比故国要强大得多,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田齐被泰国灭掉后,齐王建之子陈轸又复为陈姓。陈姓的这一支成为现代陈姓的主要来源。

  有的说:敬仲(陈完,见图)逃亡到齐国以后,不想称自己是陈国的人,因此改陈姓为田姓。又有的说:敬仲逃亡到齐国以后,因为陈、田二字声音相近,干脆改为田氏。陈完逃到齐国,寄人篱下,是个落难之人。因为无功无禄,齐国不可能赐给他封邑。所以,陈完因封邑得姓的可能性不大。他改姓田,还是古陈、田二字相近的原因。在姓氏史中,同一音之转而换姓的例子很多。《说文通字》说:“田,陈夕也,树谷曰田。”段王裁注:“各本作陈,今正,陈夕者,列也。田与陈夕古音皆音陈,故以叠韵为训,取其取列之整故谓田。”《新唐书·宰相世系》谓:“田陈相近也。”钱大听《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谓:“陈田声皆相近。”陈、田互相通用在古代典籍中例子极多,如《左传》襄公二十二年:陈文子,而《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作“图文子”等。如《韩诗外传》七:“召门尉陈饶等。”而刘向《说苑·尊贤篇》说:陈饶作田铙。可以说,汉代以前陈、田可以通用。《大戴礼·保传篇》载:“齐有田卓、襄王得其国。”而《贾子新书·胎教篇》说:田作陈。汉以后陈、田才分为两姓。所以,陈完入齐,改陈姓为田姓,以避与陈故国之嫌,这是很好理解的事。至今闽南话尚保留不少古音,陈、田读音相同,而潮汕话的陈、田之音仅略略一转而已。由闽南方言这个语言活化石可以看出,田、陈古读音确实是相同的。

  陈完传至五代孙田乞,为齐景公大夫,田乞行阴德于民,施惠于民,甚得众心。于是联合异性大夫鲍牧,发动政变,率兵攻齐君晏孺子,杀其相及亲族高张,晏孺子的庶兄阳生,是为悼分。阳生与田乞原是好友,更加宠信田氏。田氏之子田常又任悼是公子之简公之相。用大斗出货、小斗收进的办法,以笼络人心,完全控制了齐国政权。后又发动政变,尽诛齐国卿族鲍、晏、阚止及公族之强者,又杀简公而立其北为平分。从此,田氏世代为相,垄断齐国政权,齐公犹如愧儡。田常子田盘又使兄弟宗人尽任齐国各都邑的大夫、进一步把全国地方政权全揽在田氏一族手里。至公元前386年被周安王正式承认为诸侯,史称“田氏代齐”。田和之后有齐候和桓公,齐侯传孺子喜。桓公传威王,威王传四子——威氏、却氏、靖国君、宣王。靖国君之后有孟尝君和靖氏。孟尝君传尝氏。宜王传闵王、胡母氏、通。通传陆氏。阁王传襄王,襄王传齐王建、法氏、齐王假、间、角。历时184年,至齐王田建时,于公元前221年遭秦军进攻,田建不战而降、被迁于共(今河南辉县),齐国灭亡。

  田氏世系如下:陈厉公、敬仲、孟夷、孟庄、文子、桓子、厘子、成子、襄子、庄子、太公和,太公和后有齐侯(传孺子僖)、桓公,桓公后有威王,威王传有宣王、靖郭君(传孟尝君、靖氏,孟尝君再传尝氏)、却师、威氏。宣王传闻王、胡母氏,闵王传襄王,襄王传角、间、法氏、齐王假、齐王建。

  强盛的田齐王国在秦国大军的猛攻之下,不堪一击,齐王建屈辱地出城投降,田齐灭亡了。这一事件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田氏子孙纷纷改姓。其中一支改为王姓,意为王氏之后,成为北海、陈留两郡诸王姓之祖。其三子田轸改姓陈为陈轸。相于楚,封为颍川侯,因迁入颍川,复姓陈氏,这就是江州陈姓的鼻祖。齐王建一脉自此不复有田姓。

  所以说,陈轸为现代陈姓最重要的来源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在陈国和田齐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之后,陈氏子孙开始了自战国时代到南北朝时代长达千年的迁徒。陈胜的倔起,田姓齐国的复辟努力,陈平的业绩,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痕迹。



摘自——《陈氏宗亲网》


www.csdzc.org[陈氏大宗祠]转载请注明出处
田齐——陈姓大分支
喜欢 (25)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