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大宗祠 www.csdzc.org 了解陈氏文化,陈氏族谱,陈氏家族,颍川陈氏,陈氏宗谱!

唐代中原陈氏入闽

陈氏源流 admin 4572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在唐代,有一支陈姓因为接受唐王的君命,率子弟兵南下征伐叛乱,就在闽南地区发展起来。

  唐代中原陈氏入闽,影响相当深远。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闽南少数民族发生动乱,攻城克池,斩将搴旗,把地方政权冲得七零八落,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朝廷。高宗派河南固始人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兵三千多人前往讨伐,但是那些少数民族均是土生土长,熟悉地理,剽悍晓勇,陈政招架不住,只好婴城固守。后加派陈政之兄陈敏、陈敷率固始58姓军校前去增援。不料陈敏、陈敷不适应瘴疠之乡的恶劣气候,先后染疾死去。一时军中无主,乱作一团,陈敏之母魏氏(据说是唐太宗宰相魏征之妹)适在军中,便挺身而出,统率军队,驻扎在福建云霄县。陈政于仪凤二年(667年)死于军中,由他的儿子陈元光代替领兵。当时元光正是20岁的青年,他博览群书,通晓文韬武略,指挥军事,得心应手。经过9年苦战,终于大败蛮獠,平息战乱。为了开发闽南这片沃土,陈政奏请朝廷设立漳州郡,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建设。元光不惮辛劳,亲自经营擘画,选贤任能,开垦荒田,招徕流亡,兴修水利,劝课农桑,设置学校,使闽南大地上无烽火干戈之扰,百姓安居乐业,被人称为乐土,陈元光后来就长眠在这里。他祖孙四代一直担任漳州地区的行政长官,历时一个世纪之久,使这块荒凉偏僻的边徼之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陈元光的后裔也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当地的一支望族,分居在饶平、澄海等地,当地人称元光为“北庙”始祖,并尊称为开漳圣王,这个称呼是名副其实的。

  陈元光的子孙称“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为了表达对陈元光的祟敬之情,许多地方建有陈圣王庙,福建有一百多座,台湾有53座,南洋诸岛也有20多座。闽南的几座“开漳圣王庙”,如燕翼宫、威惠庙等,其规模之在,香火之盛大,不亚于国内一些大型的佛、道教寺观。

  让我们抄辑台湾宜兰县礁溪乡集惠庙里的一副对联,以把“开漳圣王”陈元光:

      集五八姓军,开拓漳州成沃土;
      惠万千赤子,分灵鹤岭振威风。

  唐朝中期,颖川陈寔后裔陈忠之子陈邕,为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玄宗时率家由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迁至福建同安嘉禾,又徒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陈邕的裔孙陈洪进,福建仙游人,在闽主王延政手下任统军使,以才勇闻,屡立战功。延政死后,陈洪进降南唐,并把延政之子绍送去作见面礼。南唐后主李煜大为高兴,封陈洪进为泉南等州观察使。南唐被北宋攻灭,陈洪进自知无力与宋朝抗衡,于是去朝见宋太宗,主动献出漳、泉二州,被封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宰相),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市)。陈洪进的两个儿子文福、文灏分别任泉州刺史和温州刺史,子孙兴旺,后在闽南发展成为望族,以先祖陈邕官太子大傅之故而称“太傅派”陈氏,并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五代时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王潮,在王绪部下为军正,随军至漳州,后任福建观察使等职,死后由其弟王审知继任威武军节度使。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跟随王氏弟兄入闽的有27姓军校,第一便是陈姓。据刘球《陈公振行状》云:“陈之先,光州固始人,唐末之乱,有讳檄者,从王审知人闽。”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陈氏。隋朝大业十二年(616年),一个叫陈迈的人领兵镇守莆田,后来归唐,出任开莆县令,此为陈姓人莆田之始。陈迈任县令期间多有惠政,因爱这里林叡优美,致仕后便卜居于此。他逝世后当地百姓曾立庙祭祀。他的后裔号称“十八陈”、已成为莆田著姓。陈氏族人在今县政府东侧建有伺堂,命名为“崇功祠”,其主体建筑尚存,保留有明、清建筑风格。


摘自——《陈氏宗亲网》


www.csdzc.org[陈氏大宗祠]转载请注明出处
唐代中原陈氏入闽
喜欢 (11)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