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大宗祠 www.csdzc.org 了解陈氏文化,陈氏族谱,陈氏家族,颍川陈氏,陈氏宗谱!

广州“陈家祠”

陈氏源流 admin 11322次浏览 已收录 1个评论 扫描二维码

入选“新羊城八景”的陈家祠,也叫陈氏书院,位于现在的中山七路。该书院于清光绪十六年动工,经过长达四年的修建,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为广东72县陈姓的合族祠堂兼书院。其主体建筑坐北向南,长宽均为80米,前后三进,包括8座厅堂,其他各间按中轴对称排列,布局严谨虚实得体。更为突出的是,每座房子从柱础到瓦脊,缀满石雕、砖雕、木雕、泥塑、陶塑、彩绘和铁铸,内容多为历史故事和地方风物,被认为是民间艺术的宝库。陈氏书院于1957年维修后辟作广东民间工艺馆,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时书院的兴建反映了广州民间重视文教的风气。

  话说清朝光绪年间,有两位归国华侨,一位叫陈瑞南,一位叫陈照南,他们找到当时广州慈善界名人陈香邻,为了更好地培养本地陈姓子弟,同时也便于广东各县陈姓读书人来省城应考和候榜,倡议在广州兴建全广东陈姓合族祠堂,立时得到广东全省72县陈姓家族的响应。由于陈姓为广东望族,以上古帝王舜为远祖,家族荣誉感特别强。又因当时陈姓为广东第一大姓,人口众多根基深厚,自中原南迁,经珠矶巷进入广东并分布到广东各地。此刻一经知名人士倡议,全省陈姓各房纷纷行动,海外各地的陈姓华侨也热烈援助,一时在广东陈姓家族中兴起了一股兴建祠堂光宗耀祖的热潮。经过多年的策划,陈姓家族终于在清光绪十四年筹得两万余两银元,在当时羊城八景之一的浮邱丹井之侧购得大小田塘十四处,并请当时广东最著名的建筑师黎巨川负责整体设计和总管,集中了全省最著名的能工巧匠,并从南洋各地采购数十根高大的坤甸木以备修祠之用。

  有意思的是,祠堂开始兴建两年时,祠堂中轴线上建筑就要完工,突然传来广东东莞一陈姓举人陈伯陶殿试高中探花,并被封为翰林院编修。陈姓族人以为这是建祠风水有灵,东莞陈姓合族前往广州庆贺,气氛非常热烈。其时陈瑞南、陈照南和陈香邻也在广州,陈伯陶的父亲对陈香邻说:“我受东莞乡亲之托,奉上银元千两,希望诸公能努力再努力,发动各地族胞,将我们陈氏书院建成岭南一流的书院,造福全粤本族子弟。”

  祠堂落成后,一直作为陈姓子弟读书办学的地方,故又称陈氏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6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

  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宽和纵深均为80米,平面呈正方形。采用抬梁式建筑结构,硬山式封火山墙。总体采用“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设,以六院八廊互相穿插。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在建筑的处理上,以中轴为主线,两边以低矮偏间、廊庑围合,衬托出主殿堂的雄伟气概,形成纵横规整而又突出主体的构局。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在它的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

  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 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 “尉迟公争帅印”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 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下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 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得难解 难分的情景,人物生动传神,引人入胜。

  如今,这座集岭南民间工艺之大成的书院建筑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广州西关。


www.gzscse.gov.cn



陈  家  祠




第一次到陈家祠已是午时雨后了!

在广州时,我读了四年的大学,却一次也没有去过陈家祠。毕业后,每年我都要广州去,仍然没有到过陈家祠。从此,陈家祠也就是我多年以来一直难圆的梦。

现在,我终于站在陈家祠这漆红的大门前了。

门前铺着的是那足足六、七米长的、笔直的大石条,还有那高高的木门柱。拾阶而入,就是陈家祠前堂了。耸高的屋顶,宽敞的厅堂,最奇特的是那一排排花雕窗龛。再进去,是一个长长的宽宽的天井,还有我以前见也没有见过的、叫也叫不出名字来的、开满了花的树。

这陈家祠,有前堂、偏厅、正堂,三进三出。偏厅还有一个侧门,可以走到外面去。偏厅是三间相连的厅房组成,两两之间用木屏风隔开,是主人休憩、待客、睡觉的地方,里面高高悬挂着的煤油灯,宽宽的卧床,别致的茶具,我最觉得惊讶的是那穹形屋顶是由一排排长木条弯曲后建成的,屋子里很少有顶梁柱。

走出偏厅,上去就是正堂了。一溜过去是三间直通的厅堂,每个厅堂正中壁槽内是一个梯子形的灵龛,从离地七、八十公分一直到屋顶,据说以前是用来供奉陈姓祖先灵位的。灵龛前两边都有一根高大的半空的圆木柱,上面刻着刚劲有力的大字,原来合在起来就是一幅长长的对联,这圆木柱居然是从屋顶悬挂直垂而下的,离地也有五、六公分,用手去推,柱子还会微微地晃动起来呢!厅堂内现在也摆设了从广东各地征集而来的民间工艺品,有根雕、玉雕、瓷雕等作品,尽是一些栩栩如生的龙雕,有些还是无价之宝呢?还些供游客赏玩、购买的,但标价不菲。正中央还摆放着一具端州砚,艺术家把这砚刻雕成“仙人赏砚图”呢!饶有情趣!这时,几个外国人也在观看,有的在拍照,有的抚摸着端砚,有的细细研读那上面雕刻的文字,时而轻轻地交头接耳,“well”(好)、“wonderful”(完美的)……我忽然觉得,他们对我们的文化也是如此赏识,如此推崇。对我来说,这几个外国人瞬那间是那么的可敬可亲了!也许他们的祖先就曾经野蛮地侵略过我们的祖国,但谁又能想到他们现在竟和我们如此平和地在一起凭吊我们的祖辈,我们的文化。过去不再这么重要,难得的是我们都能和和蔼蔼地生活下去!

一些老人在热烈地谈论着这陈家祠远古的历史。这时,我看到了文革前陈家祠的旧照片,那是灰落斑驳的屋子,原来这正堂内供奉着上千上百个神主牌,一个挨一个,密密麻麻,如今只有孤零零的两个被供奉在上,其余那些据说在文革“破四旧”时全被拿去烧掉了!值得庆幸的是这从光绪三十年就已建成的陈家祠,虽然饱经世故沧桑,战火洗礼,到文革后仍然保持着固有原貌。当年有关部门组织抢救了这座频临破败的古老建筑,修葺沉塌的屋顶、给门窗上漆等,这古老的陈家祠又焕发了耀眼的光芒!现在,陈家祠已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每年到这里观光旅游的人络绛不绝!

在陈家祠,我们还看到了一条长长的、窄窄的赛龙船,也有那雄浑有力、形神各异的名家书法,更有那些只能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得清的微雕作品,也有名闻遐迩的龙湾瓷雕,全是佛山石湾镇等地民间艺术家的传世之作!我们一路观赏过来,在这里竟逗留了一个钟头,下午还要赶去办事,有几处我们也就没有时间去观看了!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陈家祠,她见证了人世惨淡冷暖,时代的变迁,就象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昨天、今天,还有明天。站在门口,我们又一次回首凝望,陈家祠不再是一个梦了。这时,我的耳边仿佛又响起刚才那对老人在参观时的一番对话:“你们这些姓陈的,连祖屋还要买票进来,真不划算!”“哪里!我觉得我们欠祖先的恐怕已经太多了!”


www.csdzc.org[陈氏大宗祠]转载请注明出处
广州“陈家祠”
喜欢 (40)
发表我的评论
取消评论
表情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1)个小伙伴在吐槽
  1. 我想添加广州陈家祠,陈氏大宗祠点样添加?
    平淡人生2017-10-14 01:59